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过度竞争”:僧多粥少,野蛮生长

2022-03-11 17:29
元气资本
关注

大多数退役动力电池在回收环节流向了“小作坊”。

本文为元气资本第149篇原创文章

分析师)闻风

微信公众号)yuanqicapital

核心内容

1、动力电池回收的风吹起来了。

2、行业方兴未艾,市场已“过度竞争”。

3、格林美已经打通了从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到再制造的完整循环。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大趋势背景下,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交通和洁净能源展示出巨大的产业前景,同时在资本的持续加码下推动新能源成为“全球风口”,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势头正旺。

近期由于镍、钴、锂等原材料价格大涨,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也随之飙升,“废料”甚至比新货还贵,动力电池回收的风口来了,但问题和挑战仍旧不少,行业集中度低,仍处于“野蛮生长”期。

1动力电池回收的风吹起来了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也将从GWh跨入TWh时代,同样展示出千倍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达到330.8万辆,同比增长114.1%,市场渗透率达到17%。

不过,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退役量也在逐步攀升。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2021年底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报废量将超过18GWh,到2025年该数量将达到91GWh。同时,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2025年中国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利用市场规模将达到260亿人民币。

东亚前海证券研报指出,据测算,如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能达到35%,则5年后的2030年动力电池退役总量将达237万吨,届时动力电池拆解回收市场空间有望达千亿元。

动力电池本身属于消耗品,电池整体性能会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多而衰减,当电池实际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时,其续航能力会大打折扣,也就已基本不再适用于车辆。根据国家规定,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被强制回收。

中国在2010年前后开始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不过新能源汽车产销的爆发则始于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 40.13 万辆,同比 2014 年增291%,销量为 33.11万辆,同比增长 342.9%,产销的同比增速均较此前水平有显著提高。

而车用动力电池的报废年限通常在5-8年之间,那么2022年,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也将迎来退役浪潮。随着大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入报废环节,退役电池如何处理,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众所周知,废旧电池是一种污染性很强的垃圾。例如,一块20克的手机电池可使1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污染50年左右。而体积更大的动力电池,其中包含大量重金属、电解质、溶剂及各类有机物辅料,集多种毒性很强的污染物于一身,不恰当的处置会严重污染土壤与水源,亦会产生有毒气体排放,如没有科学回收,将会造成更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此,国家方面先后发布了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

2行业方兴未艾,市场已「过度竞争」

基于对环境的保护催生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而需求驱动下的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在使市场不断扩容。

以碳酸锂为例,作为锂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之一,自2021年年初以来,受到北方地区天气及南方地区限电的影响,碳酸锂的产量较低,同时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下游需求拉动动力电池企业订单火爆,造成供不应求,一年时间从每吨5万多元涨到了43万元左右,上涨超过7倍。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得动力电池中镍、钴、锰的再生价值进一步凸显,进一步推动了动力电池回收的需求增长。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相较于新能源汽车最初发展时的不确定性,动力电池回收似乎具有更加确定性的“红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各类型企业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天眼查APP显示,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已有3.6万家。其中,2021年一共新注册了2.4万家企业,同比增长了644.3%。锂电池回收行业当前尚处于往成长期,但是蛋糕还尚未做成,围猎者早已磨刀霍霍。

目前来说,国内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企业可大致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格林美(002340.SZ)为代表的第三方动力电池专业回收机构;第二类以比亚迪(002594.SZ)为代表的整车企业;第三类是以宁德时代(300750.SZ)、国轩高科(002074.SZ)等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厂商;第四类是以天赐材料(002709.SZ)、厦钨新能(688788.SH)为代表的电池材料厂商。不过,专注于该项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多以项目建设进行参与。

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循环利用主要手段有两类:梯次利用、拆解回收原材料。

其中,梯次利用即将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在低要求的电池需求领域进行二次使用。电池容量在20%-80%的范围内主要被应用于低速电动车、通信基站、太阳能路灯、UPS电源及其他小型储能领域。

理论上来说,由于梯次利用的电池在容量低于20%时,最终仍会拆解回收,不过由于其存在20%-80%能够用作其他领域的可用容量,所以相较于回收后的直接拆解显然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未来电池回收利用的主流方向。

但是,电池梯次利用流程较长,需涉及监测、打包重组等多个环节。由于不同应用场景下对梯次利用电池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废旧电池的梯次利用过程中必须首先对每个单体电池的性能进行监测。但由于废旧电池多以电池包的形式流向市场,导致每次对单体电池的检测都要先将电池进行拆解。因此目前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流程涉及的步骤及技术仍相对复杂,也导致其经济效益尚不明显。

此外,在应用端,用户对梯次利用持负面心理,担心回收电池的电量和安全性。同时消费者天生有着不爱用“二手”商品的固有心理,厂商则因为担心失去用户而不敢冒然使用梯次利用电池。因此,目前梯次应用还主要停留在B端,而应用场景更丰富的C端也需要市场教育的过程。

来源:东亚前海证券

报废拆解相对来说过程并不繁琐,也是目前电池回收的主要技术手段。对电池原材料进行回收,是将电池进行完全的拆解,分离出其中的稀有金属,然后投入到电池生产线上实现再利用。这种电池利用方式可以减少原材料进口,进而减少对矿产的开采。从工业流程上来看主要包括预放电、拆解、筛选、剥片、纯化、在生产等流程,其过程较电池的梯次利用省去了检测、修复、重组、认证等众多过程。

来源:东亚前海证券

由此形成的动力电池回收的主流商业模式即,由电池厂、车厂将废电池及电池废料交付给第三方动力电池回收机构,后者对回收物进行绿色处理,将镍、钴、锰等金属进行绿色提取,并生产出电池级镍、钴、锰硫酸盐、三元前驱体或正极材料,作为动力电池生产的原料供给第二、三、四类企业。

基于上述逻辑,元气资本选择已经实现废电池再造电池材料产业循环的第三方动力电池回收厂商格林美为代表进行了分析。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