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21年新能源汽车大盘点:华为、小米跨界没有不可能,锂电池大战再推高潮

2021-12-31 13:49
首条财经
关注

07

老痛点与新动作

可以肯定的是,2021年油电大战已入焦灼区,之后还会更惨烈。

“我简直就完全不明白,现在大家为什么还买油车,这多怀旧才会买油车。”12月21日,蔚来创始人李斌此言引发热议,也让“油电大战”再推高潮。

看李斌如此“飘”,北京商报犀利指出种种痛点:“电动爹”的充电焦虑与续航痛点,开电车的冬天能否空调自由,安全驾驶的最终保障谁来落地?

央视财经也指出:冬季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基本靠“抢”,有新能源车主凌晨4点起床抢充电桩……

前景很亮、痛点很痛,2021年车企们又有哪些进化动作?

可谓用尽浑身解数。

缓解里程焦虑,第一个手段是加大超级充电桩的布局密度。

以all in换电的蔚来为例。截至10月30日其全国超充站达到453座,目的地充电站566座。近4个月建设迅猛,新增500座充电站,几乎是过去三年的建设总量。

但距离真正解决,还有很长的路。威马CEO沈晖12月发微博表示,今年威马交付了4万多辆,而随车配送的充电桩,却有近2万根送不出去。

毕竟,基建层面落地不是小工程。

根本还在电池,技术破局是硬道理。

独立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里程问题考验的是车企如何挖掘电池最大潜力,比如通过设计优良的BMS系统对电池进行监控,热效率以及充放电管理,其中包括一系列的优化设计和后台算法。

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认为,车企未来研究方向应聚焦提升电池低温系统,通过技术保证电池在低温情况下,依旧能放出较理想电量。

“下一步看,一是要加大新材料开发,提高低温工作能力;二是可以对电池加热,让电池的工作环境温度高一些。”吴辉补充道。

车企也在努力。比如广汽埃安AION LX PLUS搭载海绵硅负极片电池,续航达到1008km。

一汽集团新款红旗E-HS9,搭载宁德时代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206Wh/kg,工况续航达690km。

但也有悲观声音,汽车分析师张翔指出,常规锂电池的工作温度在-20℃到60℃之间。然当温度低于0℃时,锂电池性能会下降。目前从原材料方面,各界还没有找到一个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法。

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认为,动力电池暂时没有“领先技术”可彻底改善冬季电池衰减,一般冬季电池减弱会接近原电量的30%。

更重要的是,所有突破要建立在安全性上。

比如业务刚有新起势的威马,近期陷入“爆炸门”。据媒体报道,12月20日河南郑州、12月22日海南三亚、12月23日海南海口分别发生了威马汽车的自燃事件。

今年8月,一起蔚来ES8车祸致死案刷屏网络,死者家属直指厂商“自动驾驶”宣传语误导车主,导致事故发生。

这并非个例,往期看一线品牌都有安全性责难,大牛特斯拉也未幸免。毕竟,相较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积淀仍显羸弱,其安全性、可靠性及耐用性等尚未得到完整周期的市场检验,时间沉淀期漫漫。

关键在于,市场会给其多少时间。

现行政策规定,2022年将是我国实施新能源车财政补贴的最后一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新能源车补贴取消后,对新能源车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现在很多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已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储备,在续航里程提升、电池稳定性保障等技术方面都取得重大进步,有一定“降本增效”实力。

话虽如此,失去补贴必然会加剧从业者的性价比挑战。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平衡规模效应与品控效应,不是一道简单考题。

08

2022向上风口 新拐点已至

好在展望2022,新老替代的长期风口仍然夺目。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要超5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要在2025年由2020年的5%升高到20%。

除了战略C位,也蕴含着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机遇。

国产品牌力、产业力向上趋势,不可忽视。

君不见,原本多集中于10万元级别的中国品牌,在新四化加持下早已突破30万元、40万元,甚至50万元级别。

2021年,一汽、东风、长安、广汽、吉利、小鹏等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高端品牌产品,大多受到市场青睐。以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为例,外资品牌仅特斯拉一家,其他均为本土品牌。

国际市场也有喜色,南美洲和东南亚,以及西亚、俄罗斯等市场国产新能源车均有可圈点销量及增速。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曾预测,2021 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突破 300 万辆,在中国汽车业发展历史上可能会成一个新拐点。

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7万辆和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2倍,产销刷新纪录;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达12.7%,高于前10个月。

换言之,新拐点已经到了。按此态势,我国有望提前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目标。

产销两旺,意味着消费者接受度越来越高,市场已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中国品牌汽车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得到快速发展,依靠先发优势已形成品牌新特征,有望率先实现突破,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向上的过程。

长期风口+产业向上,绘就了2021的新能源汽车爆发潮。

那么,2022的拐点开局年、补贴收官年,是否会有喷涌之态、更高阶进化之态呢?

本文为首财原创

<上一页  1  2  3  4  5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