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杀入欧美后花园,中国电池厂商势必走好“技术换市场”的路!

2022-05-10 11:07
C次元
关注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尽管布满荆棘,但有理念、有信念的中国电池厂商,势必能够走好这条“技术换市场”的路。

锂电池的起源并非中国,但国内肥沃的土壤,却使得锂电池得到了充分地成长。

1991年,日本索尼开发出第一款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1996年,日产成功研发出第一辆搭载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Prairie Joy EV;2008年,特斯拉Roadster成为首辆使用锂离子电池的商用汽车……

总的来说,锂电池早期的发展应用并没有扩散到国内,以至于前十年的动力电池历史,大部分都是日、韩、美的故事。

但自2010年,国务院确定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以来,后面十多年的时间,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企业借着政策的东风,顺势快速地成长起来。

时至今日,步步为营的打法,令中国进一步成为世界动力电池强国。但不能忘记的是,这十几年的动力电池发展,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01

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保卫战

毫不夸张地说,早期的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就像是一个草台班子,不仅很弱,而且还要遭受来自外国的恶意专利霸凌。

而故事的开始,要从一家名叫“魁北克水电”的加拿大水电公司说起。

魁北克水电,加拿大最大的电力公司,也是加拿大的第二大企业。

在动力电池的发展早期,美国德州大学的古迪纳夫教授发明了磷酸铁锂电池。因缘际会之下,古迪纳夫教授将该技术授权给了魁北克水电,使其成为了最早一批获得磷酸铁锂电池专利的公司。

1997年,磷酸铁锂电池“三巨头”美国威能科技、加拿大魁北克水电、美国A123系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申请磷酸铁锂专利,妄图挟专利以控制全球磷酸铁锂的发展,并从中获利。

2003年,魁北克水电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其专利要求几乎覆盖了磷酸铁锂电池的所有制造技术。

2005年,威能科技和A123开始在中国设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正式打开中国大门。而从这时开始,相关的专利也就成为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头上悬着的一把利剑、一道枷锁。

据了解,彼时的加拿大魁北克水电,依托CN 100421289C等专利,提出了不少无理要求,包括:国内磷酸铁锂生产厂家需经由他们授权,入门费用1000万美元,每生产一吨磷酸铁锂至少需要支付2500美元专利使用费……

毫无疑问,这种专利流氓漫天撒网、跑马圈地的做法,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电池工业的发展,各大电池企业甚至很难发展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动力电池技术的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制于人,然后再次落入中国燃油车时代的境遇,更不要去谈什么中国汽车崛起之类的话。

或许也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2009年的时候,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对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的磷酸铁锂相关专利提出无效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经审理宣告其专利无效。

至此,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得到了一次喘息。然而好景不长的是,接踵而至的三元锂电池战事,再次给中国动力电池行业蒙上一层阴霾。

2010年前后,在国家一系列强力补贴的推动下,中国冒出了近1500多家电池公司。包括今天的业界大佬,成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国家队中航锂电(中创新航)、2011年组建的宁德时代等。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以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大部分都在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但对于三元锂电池的技术积累,却是少之又少。

据了解,三元锂电池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美国3M公司、荷兰优美科、德国巴斯夫等企业手中,他们又将专利授权给了松下、LG化学、三星SDI这些日韩系企业。

所以,在国内三元锂电池技术积累不足,比亚迪“避战”潜心研究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也没有现在无敌之势的的情况下,日韩电池厂商钻了个大空子。

2015年之后,三元锂电池战事正式打响。三星SDI在西安,LG化学在南京相继建好了工厂,为了独占广阔的中国市场,韩系电池厂商们还搞起了价格战。

要知道,当时电池的生产成本普遍在2.5元/wh左右,但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韩系电池厂商们却是将电池出厂价降到了1元/wh,赔钱出售。

如此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见效很快。不久之后,国内60%左右的新能源乘用车都选择三星和LG作为供应商。就连以前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大巴客车,也开始转向韩系企业。

对于LG新能源和三星来说,赔钱当然不是目的,其野心在于控制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假如垄断形成,不仅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会受制于人,甚至还会被掠夺掉更多的财富。

就在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节节败退之时,国家祭出了大杀器——“白名单”。

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工信部连续发布了四批动力电池企业目录。如此白名单的作用也很简单,让政府补贴与其挂钩,整车厂想要拿到财政补贴,就必须用白名单上企业提供的电池。

结果显而易见,LG新能源也好,三星SDI也罢,韩国电池厂商在国内市场“逞威风”的情况不见了。更何况当时还处于“萨德事件”的发酵期,政治因素的影响下,韩企也很难掀起什么风浪,韩系车也是一样。

白名单的效果出奇的好,政府也极大地利用这一工具推动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包括产能不足的电池厂商不给予补贴、续航能力低于150公里的车拿不到补贴等。

如此“限之以法”,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了4年发展期;“诱之以利”,则大大推动了电池厂商的积极性。

多年的基础打下,尽管2019年工信部发文正式废止了相关白名单,日韩企业也随之卷土重来,但此时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成为了雄霸一方的大人物;哪怕再来一次价格战,胜负犹有未知。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