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动力电池成本“激增”,新能源汽车“涨价上瘾”,凭什么消费者买单?

2022-03-24 15:04
C次元
关注

作者丨张之栋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动力电池增加的成本,如数地叠加给消费者,不是傻,就是坏。

自伦敦金属交易所恢复交易之后,伦镍已经连续多日触及跌停,截至3月22日,伦镍的价格为28250美元/吨,从停牌前的5.5万美元/吨,到现在已经接近腰斩。

好消息是,此刻作恶多端的“妖镍”正在迅速降温;但坏消息也接踵而至,新能源汽车“涨价上瘾”。

不久前,李想在微博中透露,现在涨价的车企,基本上是和电池厂商已经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至于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没有谈妥,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

从整车制造的角度来看,汽车生产所需重要原材料铝、镁、锂、钢、石油、橡胶等价格持续走高,确实给车企带来不小的麻烦。

而且近期一系列动荡的主角“镍”,既是车身的重要材料,也是动力电池不可或缺的关键。

但对比一下目前国内市场上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动作,不敢“加油”的燃油车,正保持着足够的克制。

另一边的新能源车,却像是“炸药桶”一样,一点就着。

特斯拉为例,短短8天就涨价3次。3月10日,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Model Y长续航版、ModelY高性能版均上调1万;3月15日,Model 3后轮驱动版、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涨幅1.4万-2万元不等;3月17日,Model Y后轮驱动版基础再次上调15060元。

有了出头鸟,就会有一群追随者。特斯拉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新能源车企也纷纷响应,陆续表示因为原材料上涨,只好调整售价。

但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哪怕成本转移的逻辑说得通,选择新能源车的消费者们,就应该被动“牛马”地接受涨价车?

01

情有可原,但不理所应当

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30%,元旦前后便有车企借此宣布了第一次涨价。

带头的有特斯拉、零跑、哪吒、小鹏等一应热门新能源车企,其中最高涨价高达万元,最低的也有2,000元。

紧接着不久之后,“妖镍”事件充当导火索,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一涨再涨。新能源车企们也借此梅开二度,开启了第二波涨价潮。

是的,没错。这次新能源车企们的统一理由便是“原材料上涨”。经过多个信源确认,矛头指向的便是动力电池的成本激增。

“镍”疯了,“钴”奶奶出没,再加上“锂”了个大谱,整个动力电池原材料供应链,岌岌可危。

于是,最上游的矿产资源拥有者乐开了花,像赣锋锂业、华友钴业这样的“矿主”,无疑凭此机会赚了个盆满钵满。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28万元/吨,涨到了50万元/吨;钴价从49.7万元/吨,涨到了56.8万元/吨;镍价虽然有所降温,但也从15.5万元/吨,涨到了22.8万元/吨……

如此一来,按照供应链层层递进的逻辑,短期内飙涨的原材料成本,首当其冲的便是像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供应商。

紧接着成本转移,也就有了文章开头李想所透露的内部消息——“先谈电池涨价幅度,再调高车价”的操作。

简而言之,当成本转移的手段作用在消费终端,电池厂商、车企降低了损失,消费者却为爱发电,买了单。

当不少人奔走疾呼“买新能源车,就是今年最成功理财”的时候,不禁油然生出一种“被卖了,还替人数钱”的既视感。

当然,也许那些调侃的人,并不一定会去买“涨价车”,但总有奉行“资源永远短缺”的人,自愿出钱。

那么,这里就想老调重弹一下,究竟为什么青山会去做空镍。

与铜、铝、锌等品种不同,镍的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规模都相对较小,市场信息也不够透明,像青山这样的产业龙头拥有着明显的信息优势,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定价权”。

或是对自己产量的确信,抑或是对未来形势发展的预判,所以青山才会希望通过做空期货,实现对现货风险的对冲。但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青山栽了个大跟头。

然而其内在逻辑却是不应该被忽略,“镍王”青山基于自己多年的经验,以及对自身镍增产前景的了解,才有了“做空镍”的市场判断。

换言之,正是因为青山的“造镍”技术有所突破,可使高冰镍的供应大幅增加,供大于求的预判之下,才会有“镍价即将下降”的结论。

所以你猜,等现在的风头一过,镍价会重新回归正常吗?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