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智行+中国外运、吉利+Waymo,自动驾驶企业和主机厂开启“共生模式”
文:谈擎说AI 作者:郑开车
近日,自动驾驶公司与车企的合作事件突然增多,成为行业内的热议话题。
据天眼查检索,11月26日,深圳市迪派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其中比亚迪和Momenta分别持股60%、40%,双方致力携手发展高等级智能驾驶技术,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产品。
无独有偶,就在当天,另一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小马智行与中国外运签署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以自动驾驶技术为核心的智慧物流运力平台,探索自动驾驶卡车规模化商业落地的全新模式。
此外,近日还有吉利和Waymo达成合作。两个月前,华为和大众集团也曾传出组建合资公司的消息,尽管华为回应此消息不实,但消息中披露了很多合作的细节,给人感觉很可能是,双方就合资事宜展开过洽谈,只是最后未能达成一致。
自动驾驶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上车”,而事实上最前沿的自动驾驶只达到L3级别,距离L4、L5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那么,为何自动驾驶企业和主机厂会在当下进行合作呢?
这种合作模式又将给双方带来哪些好处?
自动驾驶的下半场,独角兽开启“共生模式”
对于自动驾驶公司来说,与主机厂的合作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宏观上来讲,就是技术发展进行到了一定的阶段,亲自造车又过于复杂,与车企合作是或迟或早的选择。但具体来看,谈擎说AI认为,这种合作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融资最容易的阶段已经过去,自动驾驶公司需要边回血边研发维持运作。
不得不说,对于以L4为目标的自动驾驶公司来说,在落地之前,基本是靠讲故事拿融资,来维持高额研发投入。
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在自动驾驶初期,会倾向于多方押注,毕竟摸石头过河的阶段,谁摸到对的那块石头还不一定,分散投资才更有利于获得回报。
2019年之后,行业融资频率开始减少,行业进入内卷,技术落后的小企业和头部的Waymo、Cruise等玩家的差距已经拉开。头部的Waymo、Cruise、百度等企业已经有了清晰的蓝图,需要的主要是大量时间来打磨技术,小公司力量单薄,此时只能等待倒闭或被收购。
关于自动驾驶的未来图景,《经济学人》曾给出了一个结论:自动驾驶的未来之路,可能会通向寡头垄断。
而资本方明显看到的各位玩家的表现是,Waymo等头部玩家的技术水平已经远超过其他公司,最有希望在这场技术竞技的马拉松赛跑中率先撞线。
而去年谷歌Waymo CEO离职,并接受外部融资,这样Waymo就抢走了小企业拿融资的机会,就连Cruise也宣布裁员150人,目的是控制成本。
总体来看,靠讲故事拿融资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故事的结局虽远,头部玩家已经和其余玩家拉开明显差距,资金、资源向头部玩家聚集。
对国内自动驾驶独角兽来说,融资情况一度也不太乐观,Momenta自18年10月B+轮融资,后续两年多未获得新融资;文远知行自19年1月A+轮融资后,接近两年未获得新融资。而随着商业化落地加速,今年才获得了多轮融资。
Waymo、百度等头部玩家都表示距离L4落地还需要十年,在“断粮”之前,Momenta、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企业势必要和车企尽快绑定,让L2技术尽快落地,通过“沿途下蛋”增强回血能力。
第二,头部自动驾驶玩家基本已经走完技术可行性试验阶段,开始进入规模化路测阶段。
规模化路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满足算法升级对路测数据的大量需求。第一阶段中,自动驾驶企业从主机厂购买测试车辆,改装之后进行测试。这个阶段车企普遍不愿意与一个技术还不成熟的自动驾驶企业合作,原因是后者前途未卜,风险过高。
对自动驾驶企业来说,过早与车企绑定,有可能让自己未来的路变窄,成为只服务于单一车企的企业,这样以来,就面临被管道化的窘境。比如,被通用收购的Cruise,近日其CEO离职,原因是不愿意在技术研发上以通用一家公司的诉求为核心,想要与Waymo等头部企业同场竞逐,摘取更大的果实。
据业内很多人的共识,国内自动驾驶企业在技术层面纷纷进入了第二阶段,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楼天城甚至提出“自动驾驶下半场”的说法。
下半场竞逐的开始,意味着自动驾驶企业和主机厂必须要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车型。
首先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一项破坏性的新技术,甚至会颠覆传统汽车的设计理念,比如电子电气架构从独立控制到域控制、再到中央计算平台的演化,需要智能技术方、主机厂甚至运营平台的协作。
其次,关于软硬件选型、供货、成本、耐用性等细节的讨论,这些问题都决定着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能否前装上车,以及上车后表现如何。
第三,维持多家主机厂个性化需求的成本其实很高,而且会分散技术团队的力量,不利于深耕技术。
对自动驾驶企业来说,能够与多家主机厂合作肯定是最好的。但现实是,主机厂客户对技术有着差异化的需求。
由于没有车辆制造能力,自动驾驶企业在将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上车时,先是与不同的车企合作。但这带来的问题是,自动驾驶企业难以确保其车队性能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由此增加系统装车的难度。
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领先,但在国内建厂后,蔚小理、比亚迪等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也没少卖,甚至在某些智能体验上特斯拉还有落后。这并非因为特斯拉技术不够,而是特斯拉看中软件服务的收益,为了保证OTA服务的一致性,不得不在本地化方面作取舍,以受众最广泛的功能升级为主,放弃一些实用却相对小众的功能。
另一方面,相比自动驾驶企业,头部主机厂的话语权显然更重,但主机厂需要跟芯片厂商进行合作,有核心算法能力的芯片厂家会跟主机厂走得越来越近。
这种背景下,自动驾驶公司无论是出售技术IP,还是成套的解决方案,要想前装上车,就要跟车企有更加深入的合作,保证双方是基于同样的硬件算力和芯片规格做开发。如果无法和车企达成深度合作,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技术就算很先进也可能“烂在锅里”。
第四,技术上车还需要平衡消费者的多元体验、信任度、成本等要素。自动驾驶公司对技术很擅长,在初期进行技术攻关,先天养成了to B思维的习惯,但技术大规模落地还离不开C端思维。
不难看到,将来的趋势是,当软件定义汽车后,用户会有多元化的驾驶体验的需求,每个车企也都会基于自身优势和竞对短板进行主打产品的定位,着力开发一款或几款主力车型。这意味着,自动驾驶企业要具有产品意识,而要获得这样的经验,和一个车企深度绑定也是不二选择。
据悉,华为和塞力斯合作开发AITO问界M5的过程中,派了一个大概两百人规模的团队入驻塞力斯企业总部。而自动驾驶企业的成员通常在一千人左右,想要维持核心技术竞争力,就必须把技术团队的力量聚焦。因此,在“自动驾驶下半场”中与一个企业绑定也是一种基于企业自身力量的理性选择。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9月24-25日观看直播>>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
9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10月22日立即预约>> 【电力运营直播】主动预测维护如何提高电力运营稳定性?
-
11月14日抢先报名>> 【在线峰会】OFweek 2024固态电池生态大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