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跨国车企首次并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大众52亿进军全球最大市场

2020-04-22 10:10
车智
关注

志在新能源汽车的车企,在电池端都有着忠实的合作伙伴或者是自我解决。宁德时代的江湖地位,车企要电池都得放下姿态、拿出诚意,与宁德时代成立电池合资公司,被车企认为是可以保证电池供应。 

大众要保证其在中国的雄心勃勃的电动汽车计划:包括一个独立合资公司——江淮大众;两个纯电动汽车生产工厂;以及2025年销售1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计划。动力电池的供应,就必须要保证,并购是一个可行的方案。接下来,就看标的了。 

在SNE Research的榜单中,上榜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还有比亚迪、AESC(远景集团并购,前身是日产电池公司)、国轩高科、力神,占据了半壁江山。也从侧面反应了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强势地位。刨掉AESC,国轩的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第三的企业,也是大众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大众而言,可以选的标的不多,国轩高科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因为宁德时代是龙头,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地位卓然,不可能被并购,更不可能被国外车企并购,比亚迪就更不用说了,这是比亚迪汽车孵化的动力电池品牌,虽然开始供货,但是,比亚迪还是牢牢掌握控制权,针对比亚迪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也不太可能出让大股东的位置。 

AESC刚被远景集团并购,在国内尚未有可以稳定大量出货的工厂,大众也不会考虑这样的标的。力神的一个可能性,但是,国轩高科与大众在中国的唯一纯电动合资企业——江淮大众同在合肥,距离大众集团其中一个纯电动汽车中国上海安亭的距离不远。 

大众集团官宣并购国轩高科的消息,应该不会很久了。随着大众集团的出手,更多的跨国车企可能也需要进行类似的操作。

保证电池供应 更要保证原料

供应链安全,是所有大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志在新能源汽车的各大车企,毕竟没有电池,也就没有新能源汽车了。目前,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车企,都牢牢把控着电池的供应,甚至,要把握电池原料的供应。 

举个例子,钴,是三元锂电池不可或缺的原料,目前使用量是3%。特斯拉目前在用的电池,也离不开钴。全球最重要的钴来源是非洲的刚果,刚果提供了全球54%的钴供应。而中国,则牢牢控制了刚果的钴矿。 

除了钴,中国同样控制了动力电池领域众多的原材料矿源。这是中国强力推广新能源必须要保证的供应链安全,因为石油超过70%的进口量,很难保证供应链的安全。在控制了电池原料,培养了动力电池供应链体系后,即便是造车新势力集体扑街,中国的新能源战略也是成功的,因为保证了中国的能源体系的安全。

随着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钴的问题就显得尤其突出。作为稀有金属之一,钴的全球矿藏量和产量就有限,在飞速的电池行业增长面前,更显得稀缺,并且造成了钴在2016-2018的价格疯涨。A钴的寒锐钴业和华友钴业,都曾经在一年内股价翻了几倍。 

马斯克宣称,未来汽车电池的钴含量,将会从目前的3%下降到0。这可能是噱头,原定4月的特斯拉电池日,也因为疫情影响推迟了。但,电池行业的去钴化,成为了行业的共识,逐步减少钴用量也是技术追求方向。毕竟,钴,太少了。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起源不在中国,丰田最先推出了混合动力车型,特斯拉普及了纯电动汽车,普锐斯更是全球销量第一的混合动力车型,Model 3更是被誉为纯电动时代的T型车。但是,丰田更力推的氢燃料电池,由于量不够,无法规模产业化。 

中国凭借着强有力的政策,花了2万亿的代价,将中国打造成全球第一的纯电动汽车市场。更重要的是,将全球汽车产业,导向了纯电动的方向。大大提高了中国的能源体系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培育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 

大众并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以最快的速度补充电池供应能力,提高供应链安全,这是最有效的方式,更是贴近市场的行为。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目前也在建设电池工厂,也是贴近市场的行为。接下来,或许会看到更多的动力电池并购案。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