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系”诞生200亿IPO,曹德旺要抢曾毓群的生意
导语
Introduction
曹德旺家族以“玻璃+电池”的思路布局汽车产链,眼光超前,胃口也不小。
曹德旺家族,又收获一个IPO。
4月14日,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力新能)正式登陆港交所,市值超200亿港元。该公司董事长曹芳女士,是“玻璃大王”曹德旺的胞妹,退休后才启动创业,切换赛道进军新能源领域。
正力新能注册于江苏常熟,成立于2019年。曹芳和合伙人陈继程只用了六年时间,就带领公司成为江苏省的超级独角兽,一举冲进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排名前十,备受业界关注。
胞兄曹德旺,则间接参股了正力新能,他用自己的资本运作和资源人脉,在背后为妹妹保驾护航。企查查显示,由曹德旺实际控制的福建耀华工业村开发有限公司作为财务投资者,目前持有正力新能约2.52%股份。
正力新能勇闯IPO,不仅书写了曹芳年过六旬的创业神话,更关乎其家族企业的协同效应和产业野心——
一方面,动力电池市场已是赢家通吃且血红一片,后来者很难虎口夺食,正力新能从宁德时代等巨头的铁幕之下撕出一道口子,“福耀系”的智慧不容小觑;另一方面,曹德旺家族以“玻璃+电池”的思路布局汽车产链,眼光超前,胃口不小,且更为广阔的目标还在酝酿。
01曹氏破局,不只一个电池梦
女性的60岁,意味着什么?
含饴弄孙,这或许是很多人的答案。曹芳却以逆袭的姿态,从玻璃赛道转战电池新能源,硬生生从最卷的动力电池领域捧出一家新的IPO。
早在2014年,曹芳因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标准,正式退出福耀玻璃管理层,这家公司,她曾服务了三十余年。曹芳1987年参与了福耀玻璃的创业阶段,后于1994年担任该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客户资源,成为福耀玻璃薪酬待遇最为优厚的成员之一。
从薪资待遇可以看出,曹德旺对这位胞妹十分倚重。可退休两年之后,曹芳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盯准了新能源市场的巨大市场,选择与前同事陈继程共同创业。后者在福耀玻璃担任过副总经理和董事,且擅长技术,与曹芳一拍即合,两人合计控制正力新能64.6%的股权。
2019年,正力新能正式成立,专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研发与制造。2021年左右,该公司完成高达24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成为常熟市第一家独角兽企业,2024年的B轮融资后,正力新能估值已高达182亿元人民币。
2022年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曹芳都在为上市做准备,包括在2023年收购新中源丰田50%的股权,进一步整合了公司资源。曹芳曾于2024年第一次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但遗憾失败了,直到半年后的2025年2月,再次提交招股书,终于成功登录港股。
从公司成立到IPO,正力新能只用了不到六年时间。曹德旺家族背景、资源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都为这家公司提供了相关助力,成为其它初创企业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可掌门人曹芳强调的一句话,亦道出正力新能异军突起的关键所在——
“制造电池与生产玻璃,本质上是相同的。成败关键,其实在于成本控制和技术精度的细微差距。”
招股书可以看出,正力新能在2021至2024年实现了持续增长,营收从14.99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32.90亿元和2023年的41.62亿元。2024年,正力新能营业收入达51.3亿元,同比增长23.35。这一年的净利润虽然只有9101万元,但和过去几年相比,已实现扭亏为盈。
正力新能IPO,有两层意义。
一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们长期垄断的动力电池市场,“黑马”搅局不是不可能,后来者依旧可以虎口夺食。在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前十名中,正力新能是除了此前撤回科创板IPO申请的蜂巢能源外,最后一个冲击资本市场的动力电池厂商。
二是,“福耀系”企业正在为更广阔的野心而努力,当家族的商业版图被推向新的高峰,面对汽车产业的行业洗牌和转型,曹德旺嗅到了商机,家族野心也远超玻璃和电池赛道的双重部署。
02IPO背后的压力
如今登陆港股,江湖上全是女英雄驰骋半生的传说,但读者们可能已经知道,曹芳和掌舵的正力新能也经历过至暗时刻。
2022年,作为正力新能第一大客户的威马汽车经营不善,频繁传出降薪、停产和经销商大面积退网等消息,取消了采购自正力新能的电池订单。正力新能因此受到重创,不得不为4.22亿元的存货减值亏损买单,严重影响了毛利率以及整体的经营业绩。
聚光灯下,正力新能依旧面临挑战。
招股书里显示,在2021至2024年,正力新能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3.37亿元、29.73亿元、32.38亿元和45.30亿元,分别占各年度总营收的89%、90%、77%和88%。和几年前一样,正力新能客户结构高度集中,依旧存在高度依赖大客户的问题。
与此同时,该公司毛利率远低于竞争对手,这和过去几年“以价换量”的策略不无关系。2021年至2024年,正力新能销售毛利率长期在10%左右徘徊,和宁德时代(约20%)、比亚迪(约18%)和亿纬锂能(约17%)等企业相比,低毛利率是可持续的瓶颈之一。
业内专家告诉《汽车公社》,动力电池赛道高手林立,且竞争也进入创新驱动的下半场,电池材料、产品矩阵、智能制造和商业模式创新都十分重要。
正力新能之所以跑赢上半场,重要原因是家族资本与产业资源优越,但下半场更强调技术层面的创新与迭代——
2021至2023年间,正力新能研发投入分别为2.21亿元、3.29亿元和4.24亿元,虽然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想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破局下半场,这样的研发投入明显是不够的。
仅看国内动力电池第二梯队的亿纬锂能,其研发投入2020至2023年间分别为7.23亿元、13.79亿元、22.61亿元和28.71亿元;蜂巢能源2020至2022年间研发投入分别为3.8亿元、7.2亿元和11.4亿元(2023年资料暂缺),同样远超正力新能。
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研发端和生产端均有优势,最近几年技术迭代快,且已形成规模效应和产能优势。公开信息显示,正力新能目前还存在产能利用率不足等问题,规模经济还未到来,且前两年陆续关掉南京和东莞的两家生产基地——
南京基地此前主要服务大客户威马汽车,失去核心订单后只能关停;东莞基地则只运营了一年多时间,关停的原因是初期规划和市场需求不匹配,可见生产布局已有内耗,产能调整并不顺利。
IPO不是突破困局的万能良药,特别是在价格战持续加剧且头部企业强者恒强的汽车新能源赛道。登陆港股之后,正力新能想要在动力电池红海中突围,还要在技术竞争、客户结构和产能优化等方面直面挑战,这不仅考验曹氏家族的智慧,也关乎整个公司团队的创新。
责编:李思佳 编辑:何增荣
原文标题 : “福耀系”诞生200亿IPO,曹德旺要抢曾毓群的生意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5月22日立即预约>>> 宾采尔激光焊接领域一站式应用方案在线研讨会
-
即日-6.30免费下载>> 燧石技术“AI+热成像”的新能源安全预测性维护方案白皮书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