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领新新能源:以场景定义技术,开辟新能源赛道"错位突围"
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主导的新能源赛道上,新兴企业如何找到生存空间?固态电池新势力领新新能源给出的答案是——以差异化场景定义技术路线,在万亿级市场中构建"错位竞争力"。
3月19-20日,领新新能源董事长兼CEO陈文渊先生在OFweek 2025(第九届)动力电池产业年会上,发表了题为《新场景、新生态,告别内卷式发展模式》的精彩演讲,并接受了维科网锂电的专访,详细介绍了领新新能源的创新解决方案。
图:领新新能源董事长兼CEO陈文渊
错位竞争:锚定巨头未及的"缝隙市场"
"我们选择与大公司形成生态互补,而不是正面竞争。"陈文渊坦言。这家脱胎于厦门大学科研团队的企业,将主战场锁定在商用车和储能调频两大领域,这两个看似传统的场景,实则暗藏万亿级市场机遇。
维科网锂电注意到,2024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48.4GWh,同比增长41.4%,增速较2023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展望2025年,预计中国动力电池行业产值将突破万亿元,商用车领域作为重要应用场景,将贡献核心增量。
这一背景下,领新新能源抓住国家"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政策东风,针对重卡、矿用车等特殊场景打造解决方案。其研发的电芯可实现3C超高倍率充放电,在新疆矿区极端温差环境下仍保持一致性,使得电池包容量从行业普遍的300度电降至100度电,破解了传统电池在重载下坡时无法回收电能的技术痛点。
储能领域则另辟蹊径,专注电网调频辅助服务市场。陈文渊表示,"当电网需要瞬时响应时,我们能以720安培的放电强度在几秒内完成能量调度。"这种"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技术定位,使其在储能红海中开辟出高附加值赛道。
技术突围:从结构创新到固态电池的"过渡哲学"
领新新能源的技术图谱呈现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其核心技术突破集中在电芯结构创新而非材料体系革命:通过独创的叠片式结构设计,实现极耳位置优化和大电流承载能力;"极致散热"技术将温差控制在3℃以内,破解大容量电芯的热管理难题。
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上,领新新能源展现出独特的商业智慧。当前主推的凝胶态半固态电池(液含量<10%),选择与宁德时代相似的聚合物路线而非氧化物/硫化物体系。"供应链成熟度决定商业化成败,标新立异的技术可能沦为实验室艺术品。"
领新新能源这种"过渡性创新"策略,使其在保持技术前瞻性的同时,将成本控制在与液态电池相当的水平,为商业化做足了准备。
生态重构:从循环经济到产能共享
面对全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领新新能源开创性地提出"动态产能网络"概念。通过与传统电池厂商合作改造现有产线,将涂布等前段工序外包,专注高附加值的极片加工和系统集成。这种轻资产模式使每GWh产能投资从4亿元降至1-2亿元,且实现70%设备复用率。
在商业模式上,领新新能源致力于构建"循环经济体":从锂矿开采到电池回收形成闭环。这种生态化思维延伸至客户价值层面——为物流企业设计的"电池即服务"模式,通过电池租赁、梯次利用等方式,将客户初始投入降低40%。
“商业的本质是利他,而不是利己。我们考虑的是怎么样去帮物流行业降低成本,利用电动车这样的一个优势去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陈文渊表示。
资本布局:产业资本驱动的战略纵深
当前完成天使轮融资的领新新能源,正迎来央企资本的密集关注。其瞄准的矿山电动化、电网调频等场景,与能源央企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
据悉,领新新能源即将完成的Pre-A轮融资由电力领域央企领投,这种产融结合路径不仅带来资金支持,更打开了五大发电集团等重量级客户资源池。
而面对未来3-5年的技术演进,领新新能源的判断冷静而务实: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仍需跨越成本鸿沟,半固态电池的窗口期可能持续至2030年。领新新能源研发路线图显示,将目前固态电池液含量为5%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该指标,将介于1%-3%之间,并坚持"不盲目追求参数指标,而是匹配特定场景需求"。
结语
在新能源革命的深水区,拥有行业领先固态电池技术的领新新能源的突围之路,揭示出新势力生存法则:与其在红海市场贴身肉搏,不如在产业生态中寻找结构性机会。当技术创新与场景洞察形成共振,即便是巨头林立的战场,也能生长出独特的商业生态。
这种"错位竞争力",或许正是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创新的底层动力。
关于领新新能源
领新新能源成立于2023年2月9日,注册资本6450万元人民币,是一家固态电池研发生产商。
该公司开发的固态电池,具有大容量、高比能、内阻低、低温性能好、综合pack成本低、高安全性能等优点,在交通运输、储能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独特的竞争优势。
领新新能源2024年进入重庆市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一期0.5GWh大容量固态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从签约、落地到建设、投产仅用时8个月,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其中,在2024年5月,领新新能源宣布,其固态聚合物电池生产线已实现量产,一期产能为每年0.5GWh(1GWh相当于100万度电)。
值得一提的是,领新新能源核心技术,一是凝胶电解质,其独特核心配方解决大容量电池结构稳定性问题;二是新型大容量叠片技术,单体电芯容量可以做到360AH-1580AH(AH,反映电池容量大小的指标,其含义是按规定的电流进行放电的时间),为目前业界最大!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免费参会立即报名>>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数会工业芯片与传感仪表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