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纵横看两会 |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动力电池产业未来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锂电池。已经晋身出口“新三样”的动力电池,继续在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出海、回收利用、标准化、未来技术……代表委员们都在关注哪些问题?提出了哪些好建议?

锂电池正在成为中国先进制造的新名片,各方人士都在努力把它擦得更亮。“一年来,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2024年3月,最新政府工作报告展示了这一成绩。据悉,这也是锂电池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达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出口总额达到457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成,在“新三样”出口中占比高到43.15%。这组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展示了锂电池可量化的骄人成绩。

推动回收利用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动力电池需求量猛增。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为5—8年,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经陆续进入报废期,未来动力电池的大规模退役潮就在眼前。来自高工产业研究院的预测显示,2023年我国废旧电池退役量将超过58万吨。2025年我国需要回收的废旧动力电池容量预计将达到137.4GWh(96万吨)。全国人大代表、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刘辉在两会期间曾强调了不规范动力电池回收的严重危害:旧电池含有铅、镉、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及时回收和再利用将造成严重污染。规范动力电池回收的重大意义远不止于此。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指出,由于上游锂资源短缺、中下游受各国政策影响,供需错配严重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全国人大代表、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电焊班长白景阳透露:大部分退役动力电池仍有约80%的电池容量,通过回收利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有望降低30%-60%。然而,近年来我国锂电池等动力电池回收实际处理量还不到产能的20%。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大,但电池流向管理难度更大。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都关注到“大量动力电池回收料被非正规市场分流、无法流向合规企业”这一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约7成退役电池被小作坊以更高的价格收走,流入非正规渠道,这些企业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简单修复包装或粗暴破碎后流入市场,严重扰乱了动力电池市场回收的正常秩序。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张天任建议,应真正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加强规范性企业的资质审核,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政策扶持;规范引导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信息的公开化,防止资本无序重复扩张。此外,张天任还专门提交了“关于加强规范化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做优做大做强电池回收产业”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或生态环境部主导,以省为单位试点一批规范化回收企业;加快出台鼓励“区域化回收+中心仓+就近处置配套”的引导性政策,以打造产业集群;强制要求废电池回收必须做到实物流、转移联单流、发票流三流合一,规范废旧电池回收市场,建议各省进一步有效落实奖励举报制。从政策法规及规划角度,白景阳建议,相关部门应更加重视锂电池等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增强关键金属供应链韧性,并结合新能源汽车、储能及相关工业园区规划,统筹制定锂电池生产和回收全产业链规划,探索建立覆盖所有锂电池等动力电池的全面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应回收尽回收。同时,制定出台针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专项法律法规,强化回收责任和约束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也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亟需规范、加强整顿,建议开展电池回收“黑市”专项整治,同时出台强制性回收标准,制定电池生产企业“销一收一”的实施细则,细化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各环节的责任要求,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完善监管机制,探索建立“电池护照”制度。

积极应对出海挑战,擦亮“新三样”名片

2023年海关总署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旺盛,而海外动力电池产能相对有限,成本也比国内高,动力电池出口表现强劲。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所占份额正不断上升。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加速布局国际市场,扩大海外生产、研发规模。2023年以来,国内锂动力电池产业链整体步入产能过剩时代,出海不仅是解决国内产能过剩的重要路径之一,更有助于满足各国需求,展现中国先进制造新名片。然而,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资源保护主义上升、国际竞争加剧、海外政策限制加严等因素的影响下,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到动力电池出海都面临巨大挑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良彬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促成新能源产业链联合出海,推动全面电动化,多举措降低海外政策对中资企业的影响;二是加强外交合作,与当地国家或区域形成更多战略合作关系,构建稳定高效的外部投资环境;三是加强引导或设置明确对外投资规则,以合作共赢替代无序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大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开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形成配套产业,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自身而言,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以及对海外市场和法律环境认知不足,也是出海的一大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在《关于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保持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竞争优势的提案》中强调,企业在走出去时要有序竞争,防止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的“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惨痛教训再次上演。此外,面对国际竞争,他建议也要从标准入手,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国际标准影响力。2023年8月出台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法规》)对欧盟市场电池的原材料供应、生产、运输、销售、回收全生命周期加强碳足迹监管,并明确提出可再生原材料使用和回收比例要求,大幅提高了企业抢占欧盟市场的合规性门槛。而目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尚未建立起满足《法规》要求的碳足迹认证体系等,将对我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出口欧盟产生较大影响。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主委、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欧阳泽华对此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开展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探索试点。二是拓展国家绿电交易试点范围。三是探索打造动力电池产业零碳示范园区。张天任也认为,应尽快搭建起动力电池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核算标准、产业链数据、核查保障等板块,为国家和企业提供相关核算功能,有效引导产业链共同减排。推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加速出海,也是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产业链安全等问题的重要行动。

业内专家指出,我国本土的锂资源禀赋不佳,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的镍、钴等归入能源金属领域,依然存在着对外依存度高、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华友钴业董事长陈雪华建议,相关部门可结合国内循环再生行业的技术水平、国家能源金属的稀缺性,调整“以海外废旧锂电池为原料制成的氢氧化物中间品”的进口政策,通过调整税率及进口国范围,鼓励这类产品的进口。张天任也提出,应完善再生原料标准体系,扩大优质再生原料进口规范和规模,保障资源供应。目前,根据《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公告》(2014年第80号)规定,电池破碎料在《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中,属于禁止进口的产品。张天任提出,应鼓励企业去海外寻找、投资、开发电池破碎料业务,帮助企业解决进口的合规标准等问题,并加大后续电池破碎料的流向、处置工作的监管,保障资源的有效供应,提升资源自给率。当前,国内多家动力电池企业都已深度进军锂矿业,并开始在海外寻矿。为有效地保护民营企业在海外矿产投资的安全,李良彬还建议,我国有必要加强官方涉外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外国法查明机制以及涉外司法机制,同时帮助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合规培训,多措并举。

除了寻矿,还有在全球开展动力电池回收业务。陈雪华建议,鼓励国内有条件的锂电循环企业出海构建全球废旧电池拆解材料回收网络,持续获取海外废旧锂电池初级材料资源,通过循环再造的方式将这类资源导入国内锂电产业链、再出口高附加值材料产品,提升产业链中再生原料的占比,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

加快技术升级,抢占未来制高点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快速普及的市场化新阶段,对动力电池技术升级的要求日益增多。高效、安全的标准化新型车用动力电池是当前的研发重点,同时也要加强全固态动力电池和新体系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推动动力电池的高比能、高安全、全气候、智能化的高效集成技术落地,加快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再生利用循环体系的形成。今年春节期间,春运人多加上罕见恶劣天气影响,新能源汽车怕冻、续航压力大,电动车违规停放室内引起火灾事故等新闻,再次引发社会对电池便捷性和安全性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两会期间就呼吁,应建立更严格的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她建议,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中“针刺试验”规定为单体电池的强制性项目,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试验要求,提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安全可靠性,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电动汽车安全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电动自行车用的锂电池,她也提出应当在《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中增加“燃烧喷射试验”,并研究制定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用动力电池的试验方法和要求,提高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高安全、高强度、轻量化、低成本、长寿命、更绿色……当前,车用动力电池正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新材料、新工艺、新集成、新管理等技术革新也在不断加快。为让动力电池实现在安全、能量密度、寿命和成本等关键领域的新突破,强化标准体系工作尤为关键。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储能行业大有爆发性增长态势,而现有标准的制定未能完全跟上当前发展节奏,行业标准和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曾毓群建议,应提高国内标准技术水平,通过标准引领提升技术进步;此外,他还提出应建设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开展质量标准共性技术研究。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关注充换电补能标准不统一、全固态电池标准缺失等问题,并提出了统一大功率充电标准及换电标准、探索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等建议。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针对当前储能领域的标准问题举例说,例如安全方面出台的标准和法规,大部分集中在电池和电站消防规范上,对并网前储能电站系统级别安全可靠性测试和验证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此外,新型储能标准体系缺乏国家层面统一规划和要求,导致执行标准过程中易发生政策间“冲突”。

因此他建议,首先,应加快国家层面标准建设,布局各层级标准发展策略,促进国标、行标、地标等协调发展;其次,推进不同地区储能电站容量建设、设备抽检和认证要求、并网及涉网测试验收等方面标准化;再次,加快储能电站建设、消防验收、并网验收等关键标准制修订,加快构网型储能技术标准制定,健全用户侧储能安全管理体系;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的储能并网运行,构建高标准储能系统实证平台;此外,还要推动企业、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相关标准、法规制修订,提高国内新型储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业内人士的共识是,标准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充分发挥标准在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中的引领性和规范性作用,满足锂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同时,应提高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水平和能力,这对于增强国际标准话语权,助力中国标准“走出去”具有深远的意义。展望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固态电池已成为当前各国研发的重点,其产业化将改变电动汽车产业格局,开辟电动航空等新兴市场。据报道,在两会“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在介绍电池创新研发进展情况时表示,其所在团队联合北京的科技创新优势单位协同攻关,已研发出400Wh/kg的固态电池,这与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300Wh/kg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相比超出30%。

未来一到两年要突破600Wh/kg固态电池的研发,充电一次可实现1000公里以上续航,并在快速充电、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方面有大幅提升。放眼全球,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优势明显,主导地位相对稳固;但在产业繁荣的同时,我国要加强在固态电池、小型化高性能电机、全主动悬架等前瞻引领性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布局,以保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可控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建议,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攻关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具体措施包括集中资源、集中资金,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创新联合体,以攻山头的形式对涉及学科广、资金投入大的技术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加快创建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超一流科技人才高地,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为在全球技术变革浪潮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两会期间各界代表委员就如何积极抢占电动汽车特别是动力电池的未来发展制高点,提出了多项建议,这将有力推动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巩固并扩大产业的已有竞争优势。相关报道:

如何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代表委员支招

代表委员谈充换电基建与能源体系协同

代表委员共谋智能网联汽车“新”发展

汽车出海如何再攀高峰?两会代表委员有话说

碳足迹管理成代表委员的高频词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文标题 : 纵横看两会 |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动力电池产业未来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