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复星遭遇储能“滑铁卢”:停工停产、IPO折戟、8亿股权遭冻结

2023-11-30 14:07
储能严究院
关注

文/金星

编辑/严凯

来源/储能严究院

随着动力电池迈入TWh时代,产能过剩已成为行业共识,其或将引发的雪崩效应,也时时刻刻令业界人士提心吊胆。

而今,一片雪花也许正预示着暴风雪的到来。

近日,有关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威动力」)总部停工停产的截图在网络上流传。

▲图源:网络

从捷威动力对媒体的回应来看,消息属实。虽然该公司解释的原因是“年底或有一轮新战投进入,为了节约开支”,但此次不同寻常的停工,或许更多揭示出市场需求下滑、经营困难等企业内外部真实困境。

事实上,这家老牌动力电池龙头近些年来增长疲弱,从top 10中掉队,市占率不断缩水至0.3%,原定2023年的上市计划也渺茫无期。

而作为控股方,复星集团似乎在新能源行业屡屡遇挫。除了捷威动力,该公司投资的金力股份的IPO也不幸夭折。其投资的宝沃、威马也相继倒闭。

早在2017年就先行布局动力电池及储能行业,复星集团失策了吗?

01|缘何停工停产

上述捷威动力内部通知显示,由于受市场及上下游产业链等客观因素影响,为保证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捷威动力管理层研究决定,自2023年12月1日起天津捷威开始停工停产,结束时间将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另行决定并通知。

停工停产期间,天津捷威即捷威动力总部(包含技术中心T6产品线、工程中心储能先期工程部、销售与市场拓展中心储能业务部)非基层员工统一放假,基层员工统一组织脱产培训,结束时间将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另行决定并通知。

「储能严究院」试图拨通捷威动力官网、年报等多个公开电话,均因欠费停机无法接通。

11月25日,捷威动力就停工停产消息回应财联社称,天津捷威部分中后台支持部门员工停工,系公司根据战略及业务需求做出的业务调整,年底或有一轮新战投进入,为了减少不必要支出而做出此举。

捷威动力称,天津捷威主要职能是管理和研发,目前盐城和长兴基地正常运行。

业内人士表示,通常而言,企业停工停产可能涉及多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需求下降,企业不得不缩减产能以避免库存积压;财务困难,如资金短缺、债务问题等;管理不善导致运营困难;供应链问题等。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动力电池行业整体扩产的“主旋律”之下,此前捷威动力对外释放的都是大举扩张的信号。

早在2022年8月,该公司提出“2025年实现100GWh动力电池生产能力”的目标,布局天津、盐城、嘉兴、长兴、滁州五大生产基地,目前滁州正在筹建。

据复星全球合伙人、捷威动力董事长王立普今年4月份透露,截止到2022年,捷威动力实际产能仅为3GWh,但产能利用率高达98%,甚至需要租用其他厂商的产能。

今年3月,盐城二期基地量产之后,捷威动力总产能也不过区区7GWh。这意味着,其目标产能实现率低于10%,甚至不到第一梯队玩家的零头。

王立普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曾如是说,“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时代,我们的产能焦虑是比较少的。捷威动力对产能控制十分严谨,作为一个老汽车工业人,我知道产能利用率上不去,灾难到底有多大”。

但另一方面,该公司仍在扩大产能的路上狂奔。今年3月底,其盐城基地刚刚量产,总产能达6.5GWh;长兴方形磷酸铁锂电池18GWh基地正在投建,拟投资56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捷威动力长兴基地的运营实体「捷威新能源科技(湖州)有限公司」因母公司捷威动力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已于8月28日被冻结全部股权权益8亿元人民币。

穿过扩产“烟幕弹”的表象,捷威动力总部及业务中心无限期停工,撕开了该公司以及整个行业的遮羞布:就连产能焦虑最小的这家老牌动力电池企业也陷入停工,是否意味着行业真的没有了订单?

02|掉队的独角兽

如今陷入窘境的捷威动力,曾经一度是资本宠儿、估值超过百亿的独角兽,还曾野心勃勃冲刺IPO。

今年4月上海车展,捷威动力作为复星集团旗下智慧出行BU(业务板块)中的一员,与复睿智行、复睿微电子联合登台亮相。

复星国际2023中报透露,复星集团持有捷威动力49.95%的权益。捷威动力位列复星四大核心业务之一的智造板块旗下。

捷威动力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乘用车动力锂电池行业的企业之一,主流产品为三元动力电池,其磷酸铁锂体系电池刚刚起步,涵盖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电池业务。

这家动力电池先驱的创始人为“中国业态软包锂电池奠基人”郭春泰,与比亚迪同时最早在国内尝试生产动力电池,率先启动了动力电池三元软包的研发和生产,还曾联合奇瑞共同开发国家动力电池863项目。

2015年以来,国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与之配套的动力电池产业成为万亿风口。

经过精挑细选,复星最终选择了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七(2017年)的捷威动力,并通过持续追加投资成为控股股东,甚至将其当作一个产业平台来扶持。2017年12月8日,捷威动力完成B轮融资,复星集团、复星创首次入股,金额未披露。

此后,复星持续追加投资。2018年7月17日,复星集团取代创始股东北京建龙重工、日本三井物产成为控股股东,并为捷威动力制定了新一轮战略:迅速扩建基地、扩大产能,五年成为Top 3,2022年申报IPO,2023年上市。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亦表示,复星将在人才培养、全球化战略布局、复星生态系统资源协同方面,给予捷威全力支持。此后,复星合伙人王立普正式入主捷威动力,全面接管业务,该公司也成为复星亲自下场做锂电的试验田。

然而,资本加持之下,捷威动力名次不升反降,于2018年首次滑落行业前十榜单,之后也多年徘徊在TOP 10之外。

2021、2022年,捷威动力电池装机量国内排名连续两年屈居第11,上市之路也不得不暂时搁置。同时,郭春泰也「被出局」,于2021年6月退出该公司董事职位,仅保留不到0.6%的股份。

捷威动力在行业竞争中居于劣势,或许关键在于技术路线选择的失误。

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以及磷酸铁锂(LFP)电池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起家于三元电池的捷威动力由于在LFP路线布局落后,追赶吃力。2021年5月,磷酸铁锂电池的动力汽车装机量首次超越三元电池,并进一步拉大差距,此后逐步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而捷威动力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今年9月才开始供货戴姆勒。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联盟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排行榜TOP15中,捷威动力排名第12位,名次进一步下滑,装车量0.88GWh,市占率0.3%,日趋边缘化。

其客户主要为长城、奇瑞、合众、上汽、东风、吉利等国内主机厂。2022年2月26日,捷威动力斩获了奇瑞新能源面向未来三年的50亿元动力电池大订单。

2022年,奇瑞爆卖22万辆,进入新能源品牌销量第6名。同年,捷威动力营收同比增长127.22%,高达25.89亿元;装机量同比大增至2.43GWh。

但好景不长,随着微型电动车市场持续萎缩,殃及捷威动力。复星国际2023中报显示,当期,捷威动力营业收入4.88亿元,锐减44.77%;装机量仅有0.73GWh,同比下降19.34%。

在王立普看来,各地政府强推新能源以及资本过度扩张,导致行业产能急剧扩张,远超下游需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用20年走完了200年应该走的路,产业竞争异常艰苦卓绝,堪比长征。业内人士认为,残酷的竞争中,只有头部企业能活下来。

2023年,整个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可释放产能达1100GWh,而动力加储能需求不超过600GWh,导致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下滑到50%。

“电池上游的正负极、电解液、隔膜产能是整个电池需求的6倍,你可以想象未来在材料端的搏杀会有多惨烈。”王立普说。

在储能赛道,拥挤的动力电池厂商又开始了新一轮疯狂内卷,入局较晚的捷威动力并不占优势,或许多少受制于自身三元锂电池的路线。

捷威动力官方微信账号资料显示,其2014年就已经研发出储能产品,2015年聚焦锂电梯次循环利用,但真正开始发力是2022年,以嘉兴为储能业务中心,布局包含大型储能电站、工商业储能及家庭储能电源等场景。

但捷威动力获得的储能订单至今寥寥,仅在今年4月获得来自中核汇能、山东高速的首个1.5GWh储能订单。

03|复星的储能布局

当年重注捷威动力的复星集团,其实早已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储能赛道缜密布局。

自2018年以来,复星集团推动了大力转型,从家庭消费领域的“健康、快乐、富足”三大需求,持续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关注,特别是深耕新能源赛道,全面覆盖新能源汽车、锂电产业上下游产业链。

2022年,复星的智造板块营收已超过100亿元,在集团营收中占比提升至6%。虽然不是份额最大的营收板块,却成为妥妥的现金奶牛,贡献的利润与其他板块平起平坐。

其中,翌耀科技是复星智造板块的核心。

翌耀科技成立于2018年,于2019年收购德国汽车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FFT 100%股权。截至2023年6月底,复星集团持有翌耀科技83%的权益。该公司业务涵盖汽车焊装、总装、新能源、食品饮料自动化、数字化和一般工业等领域。

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高景气以及欧美整车厂商加速电动化,翌耀科技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0亿元,同比增长26.8%,新增订单53.4亿元,同比增长46.67%。

动力电池方面,复星集团不仅出手投资了捷威动力,还与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能源携手组建江苏威蜂动力工业,生产三元软包动力电池。

电池上游材料及回收方面,复星集团不仅拥有A股平台标的公司海南矿业、万盛股份,还通过广泛投资布局了锂电回收赛道的金晟新能源、赛德美,锂电智能涂布设备捷盟智能,以及锂电隔膜企业金力股份。

早在2007年,复星集团与海南海钢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海南矿业,于2014年12月在上交所上市。

海南矿业深耕铁矿石行业多年,同时加速战略转型升级,抢跑“铁矿石+油气+新能源”三大主赛道,不断延伸至新能源上游新材料产业投资并购,海南洋浦2万吨氢氧化锂项目驶入快车道(氢氧化锂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合成材料)、非洲马里的Bougouni锂矿项目加速交割,产业一体化布局已具雏形。

2023年10月22日,复星高科又完成了一个大动作:从南钢股份购得后者手中29.56%的万盛股份股权及衍生权益,交易金额为26.5亿元。至此,郭广昌控制的海内外上市公司共计17家,其中A股7家、港股5家、海外6家(复星医药同时在上交所、港股上市)。

通过此举,郭广昌与控股20年的南钢股份完成彻底切割。在整个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全线亏损的大背景下,复星集团的制造业重心也剥离传统重工板块,加速向新能源倾斜。

复星的「新宠」万盛股份成立于1995年,扎根精细化学品生产,2014年10月登陆上交所。这家全球磷系阻燃剂龙头企业如今也将触角伸向新能源材料板块、电子化学品板块等。

此外,作为复星旗下的专业资管和股权投资机构,复星创富出手储能领域令人眼花缭乱,相关投资组合包括中石化、中闽能源等行业巨头,以及沃肯新材、硕盈峰、河北坤天新能源、云储新能源、中科悦达、科曜能源等初创公司。

不过,在储能领域投资退出方面,复星集团似乎并不如意。

今年9月,金力股份主动撤回了科创板IPO申请,意味着复星集团投中的第二家储能领域的「赛马」上市折戟。

招股书显示,2018年4月,济南财金复星惟实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即「济南复星」)在金力股份的第五轮增资中首次入股,注资9000万元,持股2.6635%,并与该公司签下对赌协议。

济南复星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上海复星创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后者由复星集团100%控股。

截至招股书发布,历经十余次轮股权转让与稀释,济南复星仅持股0.8668%,虽然股份不断稀释,却提名了一名董事马强(持股0.0101%),足见对金力股份的重视。另有济南复星基金管理人、上海复星创富投资董事长唐斌持股0.0405%,加总起来,复星集团股份不到1%。

在IPO阶段性收紧的政策之下,这家湿法锂电隔膜龙头终因专利诉讼、实控人身负大笔外债而临阵退缩。那么,投资人是否也面临着无法退出、颗粒无收的窘境呢?

事实上,复星不仅没有投资损失之虞,反而狠赚一笔。

由于业绩不达标,触发此前与复星签订的对赌协议,金力股份深陷「天坑」。2022年9-11月,金力股份控股股东华浩世纪向复星系投资人(济南复星、宁波复霖、唐斌、林文海、马强)支付了全部业绩补偿款及利息,合计6510.48万元。

此外,复星还从可转债中获利不菲。2018年5月,金力股份获得来自投资人济南复星、宁波复霖的8570万元可转债。2020年9月-2022年6月期间,金力股份向上述债权人偿还了本息合计1.2亿元,仅利息就超过3500万元,其中包括股权投资利息11万元。

尽管投资企业陷入经营不善的困境,复星却从其身上获利超过1亿元。作为资本运作高手,复星集团早已金蝉脱壳。

       原文标题 : 捷威动力停工停产背后,业务遭遇滑铁卢?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