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建厂图鉴

随着新能源汽车出海加速,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纷纷在海外建厂。除自建海外工厂外,也有企业选择与第三方合资建厂的模式。

“出海”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括动力电池行业的主题词。不仅产品要“出海”,而且海外建厂也在持续升温。尤其今年以来,动力电池企业加速了海外建厂步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建成、在建以及规划建设的海外工厂累计产能已超过360GWh。

海外建厂持续升温

目前,我国多家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开启新一轮海外扩产潮。尤其是市场份额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宁德时代比亚迪,近期纷纷将目光瞄向了欧洲,其中匈牙利俨然成为了动力电池企业进军欧洲的桥头堡。

在匈牙利的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由宁德时代投资73.4亿欧元打造的欧洲最大动力电池工厂正在顺利建设中。新工厂规划电池产能高达100GWh,建成后将生产新一代更安全、更高效的电动汽车磷酸铁锂充电池。

近几个月来,中国电池制造商亿纬锂能也决定增加在匈牙利的投资。该项目同样选址在匈牙利汽车行业的主要中心之一——德布勒森。由中国母公司100%控股的当地分公司EVE Power匈牙利公司已签署购买现有占地45公顷的工厂。该工厂将进行改造以生产圆柱电池。该项目预计投资高达100亿元人民币,并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今年以来,亿纬锂能已经布局了三座海外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匈牙利、马来西亚以及美国,其今年上半年的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超过30%。

另外有消息称,比亚迪也计划在匈牙利建立电池组装厂,为特斯拉柏林工厂提供动力电池。目前新工厂项目已在逐步推进中,比亚迪已在匈牙利当地开始招聘相关工作。

预计到2031年底,匈牙利的动力电池产量将达到207GWh,跃升为欧洲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其中,超过175GWh的规划产能将来自以中国企业为主的市场领导者。近年来,匈牙利已成为汽车零部件生产中心。有利的劳动力成本和政府的激励措施,以及积极寻求投资的政策,都会促使亚洲电池制造商和相关供应链企业在该国设立欧洲业务。

虽然在规模上不及匈牙利激进,德国却是较早接纳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欧洲国家。早在2019年,宁德时代就在德国图林根州建设了首个海外工厂,总投资18亿欧元(约合123亿元人民币),规划产能14GWh,该工厂于2022年底实现锂离子电池电芯量产。

当地时间2023年9月16日,国轩高科位于德国哥廷根的首条电池产线投产,这也是该公司在海外的第一座电池工厂。哥廷根工厂总计产能规划为20GWh,预计分四期完成,全部完成后,有望实现20亿欧元(约合155亿元人民币)的年产值。目前,国轩高科已在美国、德国、印度、越南等国布局海外生产基地,2025年全球产能规划将达到300GWh,其中海外产能规划100GWh。

蜂巢能源也将在德国建立欧洲电池生产基地以及欧洲研发中心。建成后,该工厂的锂离子电池生产总产能将超过24GWh,投资总额达20亿欧元,计划年产30万至50万台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并创造2000个工作岗位。蜂巢能源计划2025年在全球实现100GWh的电池产能,预计全球投资80亿欧元。

中创新航规划在欧洲、北美新建海外生产基地,已于去年11月3日与葡萄牙投资机构AICEP Global Parques签订谅解备忘录,计划在葡萄牙购入土地使用权,建设零碳电池工厂,生产电极片、制造电芯、组装、包装和制造电池外壳。预计到2025年,公司年产能达500GWh。若以每辆新能源车搭载50KWh电量计算,500GWh的动力电池可配套1000万辆新能源车。

此外,孚能科技欣旺达、远景动力等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也都已在海外布局。今年4月份,孚能科技与土耳其汽车创业集团(TOGG)的合资公司SRIO在土耳其盖姆利克(Gemlik)举行了电池工厂奠基仪式,该工厂计划于2026年投产并于2031年达到20GWh/年,必要时可进一步扩大产能。

除了欧洲之外,东南亚国家也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的热土。其中,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都吸引了不少电池企业的目光,如亿纬锂能在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工厂都在近期取得了新进展,前者已于8月份开始动工建设,后者也于7月份签署了相关协议;国轩高科在越南的工厂已于去年11月18日动工建设,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大规模投产;蔚蓝锂芯也于去年9月23日宣布在马来西亚进行锂电池项目建设投资,预计总投资2.8亿美元。(见下表)

电池材料同步跟进

与此同时,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多家电池材料公司也开启了海外建厂。2023年9月27日,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不超过12.8亿欧元在芬兰建设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

同日,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与LG Energy Solution,Ltd.合资在印尼运营一家正极材料工厂。

此前一天的9月26日,厦钨新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合资子公司法国厦钨新能投资39.61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三元正极材料的生产线。

公开信息显示,以天赐材料、新宙邦、江苏国泰、星源材质、先导智能、科达利、诺德股份、蓝星集团、中鼎集成等企业为代表的锂电材料商也均有出海规划。

以天赐材料为例,2019年10月,天赐材料在捷克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2020年8月,捷克天赐建设年产1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2021年3月,其在德国设立全资子公司;今年6月发布公告称,拟对德国天赐增资1800万美元,以增强德国天赐的资本实力,有利于公司后续海外项目的开展和推进。

诺德股份主要生产电解铜箔,2023年5月和比利时瓦隆州外贸暨外国投资总署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公司拟在欧洲比利时瓦隆州投资设立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预计5亿欧元,一期项目规划投资建设年产能3万吨锂电铜箔、100万片FDC、100万片PI加热膜。

恩捷股份是全球领先的锂电池隔膜行业龙头,旗下匈牙利恩捷的首条涂布生产线也在近日开机(试生产),这是恩捷股份在海外建设的第一个锂电池隔膜工厂。

今年以来,锂电材料企业加速出海。除杉杉股份、龙蟠科技外,年初至今,华友钴业、格林美、当升材料、新宙邦等多家电池材料上市公司也公告了海外建厂计划。

“出海”的机会与隐忧

海外建厂的好处显而易见。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表示,全球化建厂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通过与当地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企业可以提供更加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国外大规模电动化车型集中投放预计将在2025年以后,在国内整体规划产能已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背景下,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提前布局,抢抓先机,有利于扩大产能及销售。

但在一层层加高的政策壁垒下,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开拓新蓝海?出海的过程中又将面临哪些门槛?

《通胀削减法案》(IRA)、《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等欧美政策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单纯依靠产品出海带来了不利影响。比如,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为符合电池本土化要求的新能源汽车提供购置补贴,并且针对中国进口锂电池额外征收7.5%关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如果不在海外当地建厂而是仅依靠出口,可能将遭遇一系列业务瓶颈,比如运力和成本的双重压力。

今年8月份,欧盟《新电池法》生效。这也就意味着,欧盟站在生态立场上对流向欧洲市场的所有动力电池筑起一道越来越高的城墙。欧盟《新电池法》有三个强制性要求: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碳足迹,这在短期内不可避免会带来成本上升。此外,欧盟对碳排放进行分级和设定相关阈值,可能会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产生影响。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趁着短时间内法规尚未正式落地,先去欧洲等海外市场建厂占地,也是提前适应欧盟政策高墙的一条路径。

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曾提出四点建议:降本增效,做好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储备,加强电池上游材料保供稳价,以及促进动力电池绿色低碳发展。

与此同时,他还表示,欧美正在加快培育本土的动力电池企业,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品牌营销,避免低价同质化的竞争。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文标题 :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建厂图鉴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