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陈士华:保供稳价,该杀杀锂的“妖价”

image.png

? 作者︱陈士华

? 排版︱郑雪芹

? 设计︱郭 庆

本文为《汽车纵横》杂志2022年4月刊“刊首语”

作者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2022年初以来,汽车行业发生了一件新鲜事:新能源汽车先后出现两轮涨价潮,众多汽车企业纷纷上调销售价格,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还有一批在涨价的路上,可谓“涨势如潮”。即使在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年度,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大面积上调价格的情况,何况我国汽车市场已经逐步进入存量时代。这样的涨价就不怕消费者不认可吗?

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芯片供应紧张已让汽车行业倍感压力,目前市场也出现了汽车消费动能不足的迹象,行业虽认为今年应该有所增长,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面临诸多困难。此时涨价必定有“妖”。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调研,从2021年初到2022年3月,电池关键材料价格上涨明显。正极523三元材料均价从12.4万元/吨上涨至36.8万元/吨,涨幅196.8%;磷酸铁锂材料均价从4万元/吨上涨至16.2万元/吨,涨幅305%。上游原材料方面,锂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最大,锂辉石均价从2.5万元/吨上涨至13.6万元/吨,涨幅444.0%,带动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从5.3万元/吨上涨至49.5万元/吨,涨幅833.9%。颇有当年“蒜你狠”、“豆你玩”的架势。据不完全统计,一辆三元电池的新能源车型,因原材料上涨导致车辆生产成本提高幅度在0.5万-1.7万元。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升,车企上调销售价格是不得已而为之。

旺盛的市场需求带来上游原材料价格一定幅度的上涨,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的涨幅显然已经脱离了供求关系这一重要因素,存在囤货居奇、人为炒作等情况,属于非理性上涨,锂价水分严重。事实上,尽管我国65%左右的锂资源需要进口,但我国同时也是锂产品加工的重要出口国,国内整体供需不存在大缺口。近年来,国内锂矿开发、盐湖提锂产能逐步放大,国内锂原材料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也在全球布局,锂的供应是可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

借机炒作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无疑是与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背道而驰。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通过各方努力,解决了生产成本高、市场认可度低、续航里程短等问题,成绩来之不易。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800万辆,稳居全球第一,在一些关键领域,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具备了一定先发优势。上游材料大幅恶性上涨,行业企业反应强烈,如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将对于汽车市场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异常的锂材料价格已经受到各方关注。作为行业组织,中汽协会密切关注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变动,并向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反映有关情况。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装备工业一司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专门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座谈会以及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开展保供稳价工作。

该挤挤水分了!总不能逼着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限产、停产给你看吧,那时没有赢家。

       原文标题 : 陈士华:保供稳价,该杀杀锂的“妖价” | 刊首语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