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18亿成功“抄底”银隆!董明珠能否让银隆“起死回生”?

2021-09-02 10:23
镁客maker网
关注

摆在董明珠面前的,不仅是银隆这个“烂摊子”。

5年了,董明珠终于买下了银隆新能源。

8月31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通过司法拍卖的形式,以18.28亿元的价格竞得银隆新能源(以下简称“银隆”)的30.47%股权。

在交易的同时,董明珠将其个人持有的17.46%股权委托给格力电器行使,这意味着格力电器拥有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正式将其收为控股子公司。

有趣的是,在格力电器宣布收购的第二天,雷军在个人账号宣布“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

这对“冤家”,是否将在汽车领域再来一次新的“赌约”呢?

一场关于汽车电池的“相爱相杀”

董明珠对于银隆的爱,可谓是一见钟情。

2016年,格力就曾动过收购银隆的念头,但在当年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这项议案遭到了众多中小股东的强烈反对,最终被否决。

作为女强人的董明珠显然不会接受这次失败。

在当年12月,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拿出10亿元入股银隆,并拉上王健林、刘强东等几位大佬和企业,一同向银隆增资30亿,换来银隆22.388%股份。

如此大费周章的入股银隆,董明珠的宠爱让银隆创始人魏银仓感激涕零。入股后,董明珠多次用自己的名气在公众场合为银隆站台。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董明珠多次增资银隆,个人在银隆的持股比例一度上升至17.46%。

也正是那几年的不差钱的投资,让银隆经历了一段辉煌时期。

先是在多个省市建立生产基地,大肆扩张规模。随后推出自家首款新能源汽车,可谓是当时新能源造车的“明星企业”。

但表象之外,格力系与银隆系的管理层之间已经开始积攒下矛盾。

表面上魏银仓虽说“都听董总的”,但对于自己公司的发展,魏银仓心中有自己的小算盘。

在经历一汽夏利与Lucid的收购失败之后,魏银仓意识到自己在自家公司失去“权力”,因此带着几位高管离开了银隆。

在这之后,关于银隆的负面新闻就接踵而至,先是被曝欠下至少12亿元贷款,紧接着,IPO告吹、甚至被指责骗取国家新能源汽车专项补贴……

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董明珠只是那个“背锅”的人,银隆的内部腐败早已根深蒂固。

于是2018 年年末,作为股东的董明珠迅速采取接管了公司,并将原银隆总经理孙国华等6人送入大牢,而魏银仓则逃亡美国。

18亿成功“抄底”银隆!这下董明珠可以认真造车了吗?

在这之后,银隆被冻结的余下股份被多次拍卖。

虽然董明珠和她的伙伴们赔了好几个小目标,但格力电器还是“ 不计前嫌 ”地将银隆剩下的股份纳入手中,也算是为这场五年的闹剧画上了一个句号。

让银隆“起死回生”

截至2021年7月31日,银隆总资产281亿元,负债却高达227.3亿元。

在今年前7个月,银隆仅实现营收10.6亿元,净利润-7.6亿元。

在完成并表之后,短期内只会拖格力业绩的后腿。

从数据上看,银隆确实是一个烂摊子。

但正如公告所说,银隆在储能、新能源汽车业务上已经有多年的布局。

另外,对于此项交易,格力电器表示,本次交易是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落实“立足家电行业,稳步拓展多元化新兴业务”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

所以对于格力电器而言,这次的收购意义还是十分积极的。

我们再将视角聚集到银隆目前拥有的钛酸锂电池技术。

虽然从现在来看,钛酸锂其实就是一个无法落地商用的理论“ 噱头 ”,但在五年前,这足以称得上一项“世界领先”的技术。

18亿成功“抄底”银隆!这下董明珠可以认真造车了吗?

在银隆的介绍里,钛酸锂电池与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相比,不仅支持快充,并且充电次数也是其他电池难以望其项背的。此外,钛酸锂更大的优势在于安全。

在当时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技术还并不完全成熟的背景下,钛酸锂电池的概念简直可以用“完美”去形容。

就是这样可以一个“改变历史”的技术,董明珠这等大佬怎么可能不把握住机会。

奈何钛酸锂电池的劣势同样致命,目前银隆旗下能量密度最大的一块钛酸锂电池只有82Wh/kg,当下市场主流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40-180Wh/kg。相同重量的一块电池,市场上主流电池可以跑400公里,而银隆的钛酸锂电池可能不到200公里。

续航里程太短,成为阻碍钛酸锂电池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注定了钛酸锂电池无法被乘用车所采用。

但安全性的优势,也让它能够落地短途固定线路用车中,比如物流车、摆渡车、公交车等。

虽然这是个小市场,但对于低谷中的银隆来说已经足够了。

为了盘活银隆,格力电器在2019年与银隆、华泰慧能合资成立了珠海横琴格力华钛能源公司。这家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为新能源、节能、电力等,也就是一家以储能为主的项目公司。

现在来看,董明珠其实一直将目光放在新能源这个领域里,希望其可以激起更多的水花。

格力,急需多元化转型

就在收购银隆一周之前,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公布了今年的年中财报。

报告显示,格力电器上半年营收910.52亿元,同比增长31.01%;但在业绩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格力电器今年上半年的现金流却明显减少,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7亿元,同比减少34.39%。

相比之下,美的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38亿元,同比增长25%。尽管增长率没有格力亮眼,但美的现金流更加健康,所以业绩上要比格力好得多。

18亿成功“抄底”银隆!这下董明珠可以认真造车了吗?

作为业务重合度极高的两家公司,近些年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了。

从业务结构上来看,空调业务占格力总营收七成以上,是后者的“大动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高度依赖空调业务的格力,在疫情和空调需求萎靡的叠加影响下,短板被放大。空调业务失意的同时,多元化布局仍在迷雾中。

而美的则依靠着洗衣机和电饭煲等消费电器占据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并且在智能制造领域先发制人,在To B业务上高歌猛进。

18亿成功“抄底”银隆!这下董明珠可以认真造车了吗?

总结来说,当前的美的是一家多元化产业发展比较均衡的企业,而格力高度依赖空调,未能很好地培育出多元化产业。

从这里我们自然而言就明白,为何董明珠一直要费尽心思搞起了“副业”了。

紧接前文,银隆拥有的储能、新能源汽车业务是如今资本市场上大热的题材,对急于多元化转型的格力而言,手握银隆能够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相信之前尝到苦头的董明珠并不会立马开始汽车生产,而是先转向新能源汽车配件供应商,由格力电器为车辆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再让银隆提供相应的新能源电池。

用一句话去形容: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的董明珠或许早已没有当初造车的执着。

至于这次多元化能不能成,就看董明珠能不能让银隆脱胎换骨了。

作者:家衡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