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主流到引领市场,零跑力量不可忽视!
导语:
对于零跑来说,所谓迈向2.0时代,只是一个口号节点,若要赢得未来,就必须解决真真切切的问题,务实,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只是基础,更要保证产品品质、用户服务以及更有战斗力的团队,这才是长期、致胜主义。
作者:冯金刚
出品:电动势(ID:wxid-dianxiaoer01)
在众多新势力里面,零跑汽车比较特殊,它既非蔚来、小鹏这种互联网势力出身,也非威马、天际、爱驰这种传统势力出身,它是科技势力出身。所以我们看到,零跑汽车的企业全称是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从科技到造车,零跑也算玩了一次跨界。纵览几十年的中国汽车圈,跨界成功者寥寥,而就目前来看,零跑有望拿下这张入场券。
回看零跑的造车旅程,尽管首款车S01遭受了市场狙击,但其“失败”并未击垮零跑,反而让它痛定思痛,并奋而觉醒。于是,零跑第二款车T03取得了空前成功,第三款车C11也在中高端市场跃跃欲试。
是的,零跑用实力征服了大家,也不会再有人来质疑它是门外的野蛮人、不懂造车精髓。
上个月,零跑汽车在金华举行了一场“金华工厂首台整车(T03舒享版)下线仪式暨2.0战略发布会”,以此总结过去,并宣誓未来。发布会上,零跑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朱江明一改早期给外界留下的“冷漠”印象,开始与用户和媒体打成一片。
零跑,已经变了!从2015年创业到现在,按照零跑汽车自己的定义,他们已经跨入造车2.0时代。
从非主流,到引领市场
7月,零跑T03交付4283辆,继续成为微型车市场的领头羊。凭借T03的火爆表现,零跑汽车销量稳居新势力前五,未来可期。可是,在最初涉足新能源市场时,零跑的目标却并非微型车这一目前最大纯电市场,而是非常冷门的跑车市场。
将时间回拨至2019年元旦,零跑汽车首款十万元级智能纯电动Coupe——零跑S01在北京水立方上市。彼时,绝大多数新势力将首款车放在更为主流的SUV市场,包括蔚来ES8、小鹏G3、威马EX5等,以增加市场容错率,首款车发力跑车市场的零跑不被业内看好。
数据表明,从2019年上市到现在,S01累计交付量大概在两千余台。客观来说,作为一个细分市场的小跑车,这个量并不差,但对比其它新势力首款车几万辆的销量表现,就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S01是否谈得上真正失败?这个结论很难界定。
虽然从内部预期来说,S01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好在新势力并非只有一次出牌的机会。2020年5月,零跑第二款车T03横空出世,它不仅成为零跑汽车发展的转折点,更是撬动了微型车市场,企业与行业意义并重,这是“零跑力量”首次彰显出来。
关于T03上市,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2020年上半年,疫情肆虐,与多数新势力一样,零跑也是内忧外患,给T03上市的预算仅有10万元,这在车圈是极为罕见的。为此,包括电动势在内的一干媒体给零跑出谋划策、支持零跑,希望做到不可能为可能。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T03顺利上市,凭借“超过400公里续航+L2辅助驾驶+最低5万售价”这一产品组合拳,让T03上市即热销,并再次开启微型电动车市场的刚需,而且是有真正需求的C端市场。
由于2015-2020年新能源补贴是逐年下降,这就导致电动车市场热度也跟着补贴上下浮动,从A00级到A级。来到2020年,补贴殆尽,B端市场需求疲态尽显,正当业内看衰新能源之际,以零跑T03为先手,五菱宏光MINI为主力,彻底撬开了微型车市场。
2020年,凭借零跑T03、五菱宏光MINI、欧拉黑猫等明星车型的亮眼发挥,微型电动车市场重新崛起,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27%升至32%。现在,微型电动车市场份额来到36%,为新能源第一大细分市场。
零跑T03所迸发出的威力,不得不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零跑汽车,以及零跑汽车身上蕴含的惊人力量。如果要评选2020年最佳新能源营销事件,以及最励志的车型,零跑T03及其上市当仁不让。
朱江明,变了!
产品从非主流,到引领市场,很多人好奇,为何零跑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经营调整,以及朱江明的改变。
众所周知,朱江明从大华出身,而大华是做智慧物联这一块,朱江明之前并非汽车圈人士。所以对于第一款车S01,零跑更多将其视为一个智能终端,一个科技产品,而非一部车,定位的差异直接决定了S01的运营打法。
但很无奈,中国汽车几十年,跨界造车从来都不容易,而零跑也未能逃脱这一定律,S01的表现未能取得内部预期。S01的失利让零跑内部展开了反思,也让朱江明开始反思。反思的结果是,朱江明将前线指挥交给资深车圈员工,第二款车T03也从车的角度展开运营。
从现在来看,零跑这一轮调整是极为成功的,不仅T03取得了极大成功,零跑也收获了各方的认可,甚至投资,让零跑汽车触底反弹。作为朱江明来说,经营理念被挑战,但好在企业发展越发成功,这也就够了。
除了经营理念的调整,朱江明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职能的变化,这个要从一个“梗”开始聊起。
若要问零跑2.0战略发布会给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想朱江明在群访环节主动公开自己微信、让大家添加,必算其一。因为,这太让人意外了,这还是我们之前认识的朱江明吗?
了解零跑汽车,了解朱江明的都应该知道,从2017年3月第一次零跑品牌发布会,朱江明开始在车圈露面以来,外界对其印象普遍是“偏冷”,一般采访完了,就完了,很少有更多沟通,也没有加微信进一步采访、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圈内一个梗。
至于为何不愿与媒体过多沟通,关键还是朱江明的出身背景。在大华,朱江明的身份是联合创始人兼CTO,总工程师。而在零跑沟通会这边,他仍然不忘介绍自己是一名工程师。工程师内敛的特点,让朱江明对陌生市场偏谨慎。
所以朱江明这次主动公开微信,并让大家添加,怎能不让大家意外呢?对于这个梗,零跑市场部跟朱江明反馈了,他也知道,这次他也调侃了这个梗。如今借着零跑2.0这个时机,朱江明主动公开自己微信,可见他拥有与零跑共同改变的意愿。
朱江明这种改变,是必要的。相较几年前,现在的新势力造车不可同日而语,而新势力造车的内涵之一就是高层化身产品经理人,与用户、媒体展开互动,这是缩短与用户距离,增加品牌温度、好感度的一个重要举措。
尤其是,对于以用户为中心为核心运营逻辑的零跑汽车来说,现在同样需要朱江明这样一个既懂技术、又懂产品的“经理人”角色。在7月底关于C11全新棕色内饰选择上,朱江明化身产品经理,与用户和媒体一起“共创”了这款内饰。
从工程师,到经理人,朱江明在零跑又完成了一次蜕变。如果说T03的成功,见证了零跑的力量,那么对于朱江明的改变,我们在感慨他胸怀广阔的同时,毕竟他已经55岁了,也在为零跑感到欣慰,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老板,何愁大事不成?
在近天命之年跨界造车,朱江明已经做好充足的准备。
迈向2.0时代
7月15日,在零跑宁波工厂,伴随着一台T03舒享版的下线,标志着零跑获得了珍贵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同时也让零跑成为唯二真正具备智能汽车自研、自产、销售和服务一体化完整产业链闭环的新势力品牌,另一个是特斯拉。
也是鉴于这一历史性时刻,零跑汽车宣布正式进入2.0时代。从S01的失利,到T03的爆火;从一个造车新手,到打通任督二脉;从唯科技论,到回归汽车本身;凡此种种,零跑确实翻开了新的一页。
所以,自信的零跑开始规划更清晰而又宏伟的未来。发布会上,朱江明宣布零跑汽车2.0战略的核心——即到2025年,实现年销量80万辆。为了实现这一战略,零跑汽车将在 2025 年底前推出8款车型,覆盖35万以内的价格区间,同时在2022年进军海外市场。
然而,当零跑公布这一战略时,业内质疑声迭起。的确,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零跑还不若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怎敢制定这样一个激进的销量计划呢?2025年,零跑能否实现80万销量目标我们不好预测,但对零跑,切莫看低是真的。
首先在品牌层面,零跑其实没有严格的品牌诉求,它只有产品诉求。朱江明表示,“让驾驶更轻松,让乘坐更舒适,让价格更亲民,是我创办零跑的初衷。零跑汽车要做的,便是将科技的进步真正普惠于民。”
于是我们看到,零跑推出了10万元的智能跑车——S01,5万元的智能代步车——T03,15万元的智能豪华车——C11,等等。朱江明的造车初衷,零跑的造车内核,让零跑没有品牌包袱,只有打造一款又一款极致产品的决心。
而一旦将目标瞄准在打造极致的产品上,那么市场其实就是水到渠成,从T03的火爆,到C11的热度,皆是如此。尽管S01当时并没有收获市场认可,但我们认为这跟其产品造型、市场不成熟、营销体系欠完善有关,其产品定位并无问题,我们期待改款S01的到来。
零跑这种以产品为核心的打法,有点类似小米,不仅仅是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电动车,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走极致的产品力路线。如今,小米成为全球第二的智能手机品牌,零跑会差吗?
近几个月来,缺芯、缺电池充斥着车市画像,于是宁德时代定增582亿加速新工厂落地投产……显然,新能源市场的爆发力已经远超所有人的预期。大时代,需要大格局。
对于零跑来说,所谓迈向2.0时代,只是一个口号节点,若要赢得未来,就必须解决真真切切的问题,务实,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只是基础,更要保证产品品质、用户服务以及更有战斗力的团队,这才是长期、致胜主义。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9月24-25日观看直播>>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
9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10月22日立即预约>> 【电力运营直播】主动预测维护如何提高电力运营稳定性?
-
11月14日抢先报名>> 【在线峰会】OFweek 2024固态电池生态大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