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搜索
热门搜索: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特斯拉、蔚来、智己、广汽的绞杀战

2021-01-21 16:26
EV新动力
关注

2017年11月17日,特斯拉以One More Thing的方式将新款跑车 Roadster 2带入大家视野中, Roadster 2成为全球第一款号称续航里程达10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发布后大家都对这款汽车大力支持和期待;2021年1月9日,在NIO DAY 2020上,蔚来发布了首款电动轿车蔚来ET7,配备了150度固态电池,续航里程也超过1000公里,这款汽车并未受到众人的欢呼喝彩,反而遭到了诸多猜忌;2021年1月13日,在智己汽车发布会上,发布了两款搭载了掺硅锂技术电池的纯电动车,115度电,续航1000公里同时还有20万公里零衰减,众人也是怀有质疑的态度觉得这是理想状态下的数据具体性能还有待考证;2021年1月15日,广汽埃安宣布研发的石墨烯基电池将在年内量产使用,可以达到续航1000公里,八分钟可充满80%,此数据一出让很多业界大佬坐立难安,纷纷互怼。

“电池续航短,充电时间长。”是现阶段新能源动力电池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目前的新能源市场已经着手于动力电池行业,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新能源汽车将会在行业中引领前锋。虽然“续航1000公里里程”的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行业并不少见,但是在此基础上加上8分钟快充,目前看来只有广汽是站在了动力电池的顶峰。

不过很快就有人否定了这个理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表示“如果某一位说他的车既能跑一千公里,又能几分钟充完电,还特别地安全,而且成本还非常低,那大家不用相信,因为这在目前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同时石墨烯作为导电添加剂,对电池功率特性有一定作用,从电池的密度去考虑并没什么用,想要实现8分钟充满80%续航达到1000公里就必须从电池的数量着手了。按目前的电池技术水平,充满五分钟跑200-250公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至于八分钟达到80%便是无稽之谈。

对于1000公里续航的持有怀疑态度的还有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他认为“续航1000km的电动车可以实现但是交付时间需要两到三年,但是可能两年后,充电桩已经大力发展解决了充电问题,那么续航1000km的电动汽车就已失去了原本意义”。

在这一系列影响下,广汽集团在1月15日原本高涨的19.5%的港股也在收盘后收跌5.1%,A股股价大跌9.39%至11.96元/股。为了解决股价问题,广汽也很快发出声明回答了众人的猜忌,石墨烯基快充电池与长续航硅负极电池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分别解决了“充电慢,续航短”两个动力电池中的问题。

充电8分钟续航1000公里?特斯拉、蔚来、智己、广汽的绞杀战

为什么特斯拉、蔚来和广汽等新能源企业要在动力电池方面相继竞争?并且同样是1000公里续航,为什么特斯拉可以迎来全球网友的吹捧,国产品牌发布总是遭到诸多质疑?这些车企推出的新电池到底是真技术还是存在蓄意炒作?

其实从汽车结构上说新能源车电池类似燃油车发动机,是车企未来竞争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技术。各自自主品牌相继研发适合自身品牌的动力电池,而除了特斯拉,作为国内新能源造车领头者之一的蔚来也在努力,虽然特斯拉、蔚来都推出了相应的自有快充桩,但覆盖率不强,就算选择了第三方充电桩,也无法大大快充的效果。智己也推出掺硅锂技术电池的纯电动车,在动力电池的发展中,广汽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推出了石墨烯电池。而众企业面临的危机就是新电池除了有里程和充电时长的问题之外,成本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问题。在纯电动汽车的成本中,动力电池成本占据了一半之多,若要降低电动汽车整体成本,还是要从动力技术上解决。

其实现在大多企业推出的宣传不过是玩的文字游戏罢了。广汽虽然对新电池技术的宣传是“8分钟充满80%”但是并没注明电池的容量,也并不知是多大容积的电池。其次是蔚来,在月初发布的150kWh固态电池包,据业界估计,全固态电池真正的产业化至少需要5-10年的沉淀,从蔚来的宣传图可以看到“使用了安全,搞笑的固态电解质”可以这么说蔚来这款新电池本质上是固液电池。而固液电解质代替了固态电池实则是偷换了概念。

充电8分钟续航1000公里?特斯拉、蔚来、智己、广汽的绞杀战

这些车企虽然都相继推出了1000公里续航的新能源汽车,但是也只不过理论上的数据,实际可能只达到600-700公里的续航能力更不要说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估计更是会大打折扣,所以现在车企只会谈论多少续航,但是对百公里耗能却避而不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全固态电池定是实现千公里续航的路径之一。

充电8分钟续航1000公里?特斯拉、蔚来、智己、广汽的绞杀战

最后是特斯拉,续航方面的确受到了不少网友的吹捧,但是最近发生的特斯拉model 3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也引起了界内不少轰动,这也说明了特斯拉不能仅仅需要将注意力放续航上,更多的是汽车安全性能上。

特斯拉、蔚来、智己汽车和广汽等新能源车企着重于动力电池的研发也取得了相关的成就,但是目前看到是噱头大过于技术,若真的想在动力电池上拥有成熟的技术还需要团队的大力研发和时间的打磨。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锂电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