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LG化学进入纯电动乘用车公告,外资动力电池回归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外资动力电池一直饱受冷落。它们的命运可能迎来拐点:三星、LG化学进入最新一期工信部公告,而且配套的是纯电动乘用车。
4月8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第318批机动车企业和产品公告。重庆金康瑞驰牌纯电动轿车和东风雷诺风诺牌纯电动轿车位列其中。它们的动力电池单体供应商更引人注目,分别是三星(天津)电池有限公司(下称三星)和南京乐金化学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下称LG化学)。
虽然近期外资动力电池在中国市场也有配套,但局限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或者纯电动货车上,其出货量和纯电动乘用车不能相提并论。
纯电动乘用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超过总需求的一半,而且还在持续上升。外资动力电池给纯电动纯电动乘用车配套,才算重回中国市场。
不过,重庆金康瑞驰和东风雷诺风诺这两个车型,都没有进入同时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3批)。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无法享受补贴。而且,这两个车型都是新车型,预期销量短期内不会很大。
预计在获得主管部门的认可之后,外资动力电池要经历一段小步慢走的回归路。中外动力电池正面大规模竞争,可能还需要一年多时间。
1、纯电动乘用车再用外资电池
外资动力电池的现状,还要从2015年的动力电池“白名单”说起。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2014年迎来元年,外资动力电池也展开布局。韩国SK、三星、LG化学和松下,都建设了工厂,并开始配套,部分已经开始上量。而且,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和规模优势,它们已经争取到了相当多车企的供应机会。
但是到了2015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并依此为依据对动力电池企业实施目录管理,即“白名单”。目录虽然没有和补贴挂钩,但是业界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确实存在相关性。而外资动力电池企业一直未能入选白名单。由此,外资动力电池逐渐淡出中国市场。
外资遭遇政策门槛的原因,当时业界多数的解读是,主管部门担忧动力电池成外资天下,有违产业政策初衷。
“白名单”在2016年7月发布第四批之后不再更新。一直到2018年5月,由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第一批)》发布,替换老版“白名单”。虽然明确说明不挂钩补贴,但三星、LG化学、SK三家韩系电池企业也申请加入新版“白名单”,并入选。至此,外资动力电池的政策环境逐渐松动。外资动力电池开始出现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乃至纯电动货车上。
不过,在纯电动乘用车上,外资动力电池一直未能进入公告,直到第318批公告。
根据《电动汽车观察家》翻阅,上一次有外资电池配套的纯电动乘用车进入公告,可能要上溯到2016年9月第287批。根据中国汽车网(chinacar.com.cn),北汽新能源的BJ7001BPH3-BEV和长城汽车的CC7000CE03BEV在287批入选公告,也都采用了三星电池。286批公告中,江淮 HFC7001EA1EV、北汽新能源BJ7000BRDC-BEV、长城CC7000CE01BEV等更多车型位列其中。
在287批和318批之间,外资动力电池多次尝试回归纯电动乘用车公告,多次进入公示,但没有最终入选。
比如,本次入选的东风雷诺风诺电动轿车,曾经在第307批新车公告公示中出现,但在307批公告正式公布目录中,并没有它们。
2、插混和纯电动货车先行铺垫
外资动力电池进入纯电动乘用车公告,经过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货车的铺垫。
LG化学曾为一汽大众的奥迪A6 e-tron、东风悦达起亚插电混动车型配套。
SK曾为北京奔驰的插混配套。
松下子公司三洋曾为长安福特的两款插混乘用车、丰田双擎和东风汽车的一款纯电动专用车配套。
三星方面,在310批公告和312批公告中,三星为陕汽集团配套一款纯电动载货汽车底盘和纯电动厢式运输车。
三星的方形电池产品
逐步铺垫之后,外资动力电池回到了纯电动乘用车公告。
3、妥协:只进公告,不进推荐目录
本次入选公告的金康和风诺电动汽车,都不在同时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3批)》中。
按此前规则,入选推荐目录,意味着可以真正享受新能源汽车的各种政策优惠,包括购置补贴,以及不限行不限购等差别购买、出行政策。
因此,搭载三星和LG化学电池的金康和风诺电动汽车,很大概率不会有政府补贴。这种操作如同2015年“白名单”时期的政策,能上公告,但不能上目录。当时,由于补贴额度大,没有补贴就毫无竞争力。如今,补贴逐渐退坡,外资动力电池不拿补贴,也有一定的机会。
不过,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中提出,可以允许不符合补贴要求的车型进入目录,享受不限行不限购等差别购买、出行政策。
因此,外资动力电池的纯电动乘用车未来也可能会进入目录,但是获得补贴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
4、中外动力电池大战要来了吗
对于中国大多数动力电池生产商而言,产品竞争力明显弱于外资品牌。如果外资动力电池在中国市场的政策完全放开,外资动力电池将有机会抢到相当大市场份额。
不过,从最早“白名单”秉持的政策逻辑推演,本次外资动力电池回归纯电动乘用车,也是逐步放开的一小步。
以此为信号,多数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才会放心和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商谈供应事宜,加上其中的研发、测试、验证环节,以及剩余1年半的补贴尾声期,大规模的供应,可能还要到2021年。
到时,中外动力电池企业正面大规模竞争就将开始。(完)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9月24-25日观看直播>> 2024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维科网·激光VIP企业展台直播
-
9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10月22日立即预约>> 【电力运营直播】主动预测维护如何提高电力运营稳定性?
-
11月14日抢先报名>> 【在线峰会】OFweek 2024固态电池生态大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